2025年11月8日,由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绿色发展与高效能治理研讨会暨建院十周年公共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校学术中心第四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0余所高校的公管学院院长、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绿色发展与高效能治理”展开深入对话与交流。

01 盛典启幕:为公十载,再赴新程
本届高质量发展论坛恰逢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建院十周年。在论坛开幕式上,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何贤杰代表学校致辞,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充分肯定了公共管理学院十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指出本次论坛是学校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公共管理学院以此次论坛为新起点,持续提升学科发展水平与服务能力,迈向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新发展阶段,为推动地方治理与公共政策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句华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高标准与新要求。浙江作为全国经济最活跃、民营经济发展强劲的省份,其丰富的治理实践为公共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浙财公管学院应乘势而上,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谭安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浙财公管学院以“MPA学院”冠名,体现出对MPA事业战略意义的深刻把握。他强调,MPA不仅是学科发展的支撑,更是推动科学研究与治理实践深度融合、促进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平台。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欧名豪教授在致辞中对学院未来发展提出三点期望:强化“公管+财经”“公管×数智”的融合,培育新兴专业方向;深化教学改革,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金课”与教学团队;拓展实践育人,依托浙江“重要窗口”的区位优势,让学生在真实治理场景中淬炼能力。他表示,教指委将持续支持学院发展,期望公共管理学院以建院十周年为新的起点,加快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高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教授代表兄弟院校致辞。他指出:独行快,众行远。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没有一所学院能够独自应对所有挑战。近年来,两院在学术交流、师资互访、联合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期待两院持续携手,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方面进一步深化协同,共筑跨校培养平台,共探学术前沿领域,共担服务国家战略使命。

浙江财经大学城市管理系王笑言副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作为建院之初加入的“青椒”,她见证了学院从初创到形成完整学科体系的发展之路,十年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新一代公管人将以谦逊之心学习、以合作之态交流、以务实之风奋进,共同推动学院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2001届社保专业校友、一二三耶集团董事长叶进武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回望在校求学岁月,他表示“进德修业、与时偕行”的校训和“精管为公、善治天下”的院训精神,深刻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呼吁全体校友与母校携手,共同构建情感、声誉、发展共同体,为把学院建成有国内较大影响的公共管理学院贡献校友们的力量。

2025级公共管理博士研究生刘庄田同学作为在校生代表发言,深情回顾了与学院共同成长的七年历程。站在十年新起点,他表示将秉持“公管人”的责任使命,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学术研究与公共服务,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呼唤。

大会第二阶段是高质量发展汇报和致谢环节。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史云贵教授作《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汇报》,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方面,他深情回顾了我院十年来的奋进历程与成果,强调未来将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走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全力打造具有浙财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品牌。

2001届社保专业校友、一二三耶集团董事长叶进武先生与公共管理学院史云贵院长共同为新命名的学院“益行报告厅”揭牌。

会上,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何贤杰教授为14位“公共管理学院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颁奖,并授予名誉院长郭剑鸣“卓越贡献奖”,表彰郭剑鸣院长为学院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郭剑鸣代表获奖教师发言,他表示学院十年发展得益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机遇、浙江创新的沃土和学校开放包容的领导们支持。衷心感谢公管学科评议组、教指委的引领,兄弟院校的倾囊相助,更离不开学院全体师生的艰苦努力。


02 主旨报告:聚焦学科前沿议题
公共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主旨报告环节的上半场由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院院长徐晓林教授主持。各位专家围绕公共管理领域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注入新思考。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童星教授以“应急中的事理、机理、管理和治理”为题发言,围绕“四理”指出当前存在着轻视事理机理、抬高治理、贬低管理的三种倾向,强调需自主建构话语与学科体系解决转型并存带来的难题。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竺乾威教授在发言中表示,公共管理研究的核心围绕“问题意识” 展开,问题来源包括官方选题、学术团体与期刊选题、实践中发现的重要议题及学术研究中的质疑反思;同时指出研究不应仅聚焦现实与理想的负面差距,还需关注成功案例与中国特色案例,从中提炼本土理论。发掘有价值的问题,离不开学者的学术敏感性,既需要熟悉相关领域,也要敢于对现有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

厦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陈振明教授聚焦“人工智能+”与公共治理相关议题指出,“人工智能+”已多次被写入重要政策文件,引发的认知革命推动人机共生成为智能时代的核心特征,不仅促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向人机协同转变,也助力数字政府 2.0 等公共治理实践升级。同时,人工智能也加速了知识融合与科学统一。作为跨学科领域的公共治理,需顺应这一趋势,通过智能化转型应对新时代治理的新挑战。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桑玉成教授围绕着技术主义推动下的科学发展观新议题展开发言。他指出,当前可持续发展问题已从资源枯竭转向技术滥用,具体表现为三方面:大规模劳动力岗位被技术替代,导致社会财富与就业结构失衡;技术全方位削弱了人的生存能力、劳动技能与思维潜能;社会生态与结构平衡遭到破坏,技术预测甚至可能引发新的伦理与社会风险。面对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他提出三点思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摆正人与技术的优先次序;推动形成国际共识与合作机制;坚定倡导民主决策,让人民真正掌握技术发展方向,确保技术发展服务于人类的整体福祉。

公共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主旨报告环节的下半场由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欧名豪主持。各位专家围绕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前沿领域深入探讨,为学科发展指明新方向。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李树茁教授表示,他的团队围绕“治理驱动成为国家核心战略”这一命题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研究。研究发现,知识结构的动力学特征对治理效率与区域创新具有关键影响。据此,研究提出应构建知识协同体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生态、强化政策系统学习能力,以有效支撑国家智能时代的创新体系与治理现代化。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集美大学副校长黄新华教授以“迈向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回顾与前瞻”为题发言。他表示,中国公共管理研究自学科设立以来,实现了从知识引进到自主构建的跨越发展。面向未来,应重点深化中国特色治理制度的学理阐释,探索数字时代智慧治理的新范式,推进空间治理与风险社会治理研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知识贡献,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公共管理学知识体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张雷教授围绕“城乡公共治理学科建设新发展”的主题发言。他表示,城乡公共治理二级学科以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为理论基础,聚焦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需求,目前全国已有47所高校开设相关学科,近30%的公共管理博士点高校设立了该学科方向。近十年研究主题呈现从空间治理向数字治理跃迁的趋势,学界正积极构建学科共同体,推动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为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南。

03 思想碰撞:共探发展新路径
本次高质量发展论坛设三场专题圆桌论坛。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名誉院长郭剑鸣教授主持了首场圆桌论坛。圆桌会议一以“中国公共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为主题,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包国宪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象明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郇庆治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金太军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俊清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米加宁教授,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孙萍教授等围绕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起点、学科融合、知识间关联、突破瓶颈等问题,探索如何助力公共管理新知识体系构建。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教授主持了圆桌会议二。围绕着“数智时代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何文盛教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马雪松教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谭安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教授,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于文轩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章文光教授等从培养目标、培养途径、组织自身创新、未来计划等多方面建言献策。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刘伟教授主持了圆桌会议三“人工智能时代公共管理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国际危机与应急管理学会联合主席、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陈安,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杜宝贵教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郭道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刘帮成教授,长江学者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康之教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张贤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朱正威教授等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公共管理学科的影响、交叉融合的内在逻辑、实现路径与效果等核心议题,分享了他们各自的精彩观点。

本次大会设置了四场平行论坛,专家学者分别围绕着“绿色发展与高效能治理”“学科与专业建设”“数智时代的MPA教育”“高质量学术期刊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绿色发展与高效能治理搭建跨专业合作和跨学科交流的高端对话平台。




展望未来:共筑公共管理新高地
十年砥砺奋进,今朝再启新程。站在新的起点,本次“绿色发展与高效能治理研讨会暨公共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论坛”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盛宴,更是学院回顾发展历程、凝聚智慧力量、共谋未来发展的重要平台。新时代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肩负着回应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使命。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将始终秉持“精管为公、善治天下”的初心,以“制度治院”“人才兴院”“学科强院”“合作活院”为路径,在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新征程中,不断深化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人才培养创新,为推进中国式治理现代化贡献出浙财的智慧和公管的力量。